第四百二十三章 今日之仇_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大岗小说网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四百二十三章 今日之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二十三章 今日之仇

  史书太广,足以让古往今来的圣贤都不过寥寥几笔。

  史书太短,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启志帝驾崩的消息,终究传了出去。

  夏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七十三年之久的启志帝,就此永别了他深深扎根,且为之奉献一生的国度。

  他在位之际,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法家在他的手中彻底成长为参天大树,让法理二字,深入到了夏朝百姓每个人的心中。

  如果说承平帝承接住了夏朝的强盛与繁华,那启志帝便是将繁华又推上一层楼的人。

  他的存在,让夏朝的强盛有了更多的保证,更稳妥的方式运转下去。

  天下很大,启志帝从未出过国门。

  天下很小,足以让四方国度,争相俯首,万国来朝

  夏朝的名讳在他继位的这些年里,远远的传播出去,即使是相隔万里之遥的游子,仍可因自己是夏朝人而深感自豪。

  他的一生,在最后的岁月中,发生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遗憾的是,他已经没有了那个时间去处理完全。

  但这绝不能怪他。

  从帝王的角度说来,他已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限。

  甚至不惜自辱,以此希冀唤起子民对于夏朝的情感。

  这已是他所能做到,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一件事。

  这位继位七十三年年之久的夏皇啊,当他驾崩的消息自夏朝传出,千家万户的百姓家中,都传出了嚎啕大哭的声音。

  懵懂的幼儿不明所以,反倒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哭的撕心裂肺,犹如天崩。

  夏朝皇都宽广的街道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群又一群披麻戴孝的百姓,他们簇拥在街道上,目光看着夏朝皇宫所在的方向,哭喊声犹如浪潮翻涌。

  在位七十三年七十三年。

  说来不过寥寥几字而已,可在这个时代,能够活的了这么久的人,又能有多少个呢

  人生七十古来稀

  便是强盛如同夏朝,子民如今的平均寿命,大抵也只是在五十余岁。

  也就是说,如今绝大多数的夏朝人,在他们刚刚出生之时,便已是启志帝在位。

  甚至这其中还要包含他们的父母、长辈——而他们的父母长辈可能同样如此

  毫不夸张的说,启志帝最少彻底贯穿了一代夏朝人的一生,乃至更久

  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皇权尚且显得无比尊崇的时代之中,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很多人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夏皇就是启志帝,启志帝就是夏皇。

  日复一日,如同太阳落下了还会升起那样,是毕生的真理。

  然而在有生之年,这一则足以让许多人感受到信念崩塌般的事情,终究发生了,并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顾家小院中,门扉洞开着。

  郑非目光怔怔的看着外面街道上一个个如丧考妣的人流,灰色的眼瞳中,带着些许思索。

  “有朝一日,我死之时,会有这么多人来为我哀悼么?”

  郑非忽然忍不住想。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死有何惧之呢?

  他从来不是怕死的人。

  只是就算死,也应当死的有价值。

  如墨子之怒,如夏皇驾崩那样,让千千万万人为他感到悲伤。

  如此,方才不枉白来世上一遭。

  可惜的是,那般的人杰,终归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寿终正寝之时,能有亲人子女留下几滴悲伤的泪水便已殊为不易。

  若能让左邻右舍痛哭失声,便算是一方豪杰,名留乡里。

  而能够让天下同悲者,有几个呢?

  他不由得回想起那日启志帝对他说过的话。

  他.真的能够成为夏朝的守护者么?

  如同墨子,如同荀子,如同商子那样。

  还是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烙印在夏朝

  无论如何,他都会为此而努力。

  没有为什么,只因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国度,只因在这里,他、他的祖辈得以生息。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痛哭失声者不知几何。

  偶尔还会悲伤过度的老者,直接痛哭到昏厥过去。

  墨锋站在人群之中,倾听着四方传来的各种声音,恍如一块礁石。

  仔细算算,来到夏朝也有好几年了。

  他并未如韦传名希望的那样,直接找夏朝皇庭投奔。

  而是独自一人行走在夏朝,用双目,用心灵去注视着这个墨家的起源之地。

  强大、繁华、自信。

  天地剧变之下,外面的世道已是国将不国,家已无家,夏朝却是安然世外,遗世独立,仿佛存在于另一片时空之中。

  当初灾难所留下的痕迹已经被一个个夏朝子民用双手抹去,新的住宅与道路被重新修建而起,一切焕然一新,唯有繁盛一如往昔。

  真真无愧天朝上国之名。

  行走在这里,便能够分外明白,夏朝为何会声名在外。

  这样的一个国度,谁人会不羡慕呢!

  他还在夏朝皇都之中,见到了墨子的雕像。

  果真是短褐布艺,沉坚似铁。

  无声的巨人在沉默中,注视着眼前的国度。

  他为其送上了一把在郊外采来的野花,而那样的野花,在其底座之下,还有很多很多。

  那个时候,墨锋忽然就明白过来。

  为何夏朝分明是墨家的发源地,墨家却最先于此处衰败,反而开始在四方开枝散叶。

  不是夏朝做的不够好,而是夏朝已经做的很好,好到墨者继续留在此地,也成为了锦上添花之物。

  这无疑与墨家的理念并不相符。

  真正让墨锋感到震撼的是,早在近百年前,第二位墨家巨子禽厘胜便已明白了这件事。

  悍然在墨家名望最高时,选择带离大部分墨者而去。

  当时看来,似是因为墨家巨子畏惧儒家咄咄逼人之态势的避让。

  而今再看,墨锋忽然明白,这就是墨家的心胸,那位巨子的心胸。

  这里墨家来过,墨家奋斗过,此世因墨家而强盛。

  此后的事情,就交给后人吧。

  在远方,还有更多需要墨家的地方,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着一束光的出现。

  除此之外,在这里,他也重新填补了自身此前所不知晓的空白。

  比如儒家,比如法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agang8.com。大岗小说网手机版:https://m.dagang8.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